槟华大会堂青年团针对“综合学校”计划团发表文告

对“综合学校”计划 槟华大会堂青年团发文告:促华社作好心理准备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七日(星期四)

 

 (槟城十五日讯)针对当局推行“综合学校”计划,槟州华人大会堂青年团於今日发表一篇文告表明其立场,促请华人社会必须有心理准备,在谈商的途径被人为阻塞之时,站稳立场,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斗争到底。

槟州华人大会堂青年团对於推行“综合学校”计划的立场如下: 

(一)“综合学校”概念的提出

            今年八月五日我国教育部长阿都拉巴威达在第六十二届教育总监会议上宣布政府将於明年挑选十八间小学推行实验性的“综合学校”计划。

            教育部长提出四项推行“综合学校”的目标:

       ⑴     使三种源流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参与更多共同课外活动;

       ⑵     有计划的加强有关三种学校的交往,促进了解合作互相和容忍的精神;

       ⑶     充分利用三种学校的设备和便利;

       ⑷     加强三种学校家教协会的合作,共同促进“综合学校”的发展,以及使更多当地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这些目标,教育部长也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建议:

       ⑴     组织由三校学生参与的学会,进行适当的课外活动;

       ⑵     共同利用三校所拥有的便利和设备;

       ⑶     共同利用各校的人力,经验和专长。

 

(二)华人社会所反应

由於推行“综合学校”的概念牵涉到全国一千所华文小学的前途,教育部长这一宣布自然引起华人社会即刻之反应。其中以华人为主的政党如民政党、民主行动党、全国董总、教总;各州董联会、校友、教师会、中华大会堂、团运总会各乡团总会等都表示反对或抱怀疑的态度。

       全国董教总曾於八月十三日和副教育部长林良实举行对话。林良实副部长的谈话的内容要点如下:

 

       ⑴     他否认综合学校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华印小学;

       ⑵     在综合学校的概念下联合实施的统一课程是指课外活动课程。例如:运动会、铜乐队、合唱团、球类活动和俱乐部或者学会等等;

       ⑶     在综合学校计划的概念之下三校的共同活动通过一个协调机构来执行,这个机构的主席将用轮值方式委任;

       ⑷     他认为如果董教总派员参加教育部为这项计划而举办的工作营,将不会被拒绝。

 

       上述对话并未消除华人社会的疑虑,因为林良实副部长并未能答覆若干关键性问题。例如:

       ⑴     共同课程的用语是马来西亚语还是母语?

       ⑵     为何教育部在做出推行“综合学校”决定之前,并未咨询华人和印人社会?

       ⑶     为何教育部将一个只涉及课外活动的联合活动称之为“联合学校”计划?这是否意味着最终要把有关三种学校合并为一?

 

九月二十四日,副教育部长林良实促请董教总和淡米尔文学校董事部於九月三十日之前就有关推行综合学校的办法向教育部提出意见书。由於教育部提出综合学校计划时并未向社会公布详情,同时未徵得华社同意。现在反过来要华社提出“推行”的办法,副教长此一促请被斥为本末倒置。

 

(三)政府和华社对於“综合学校”意见分歧的根源。

从上面事件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当今的社会现象:每当政府拟推行一个计划时总是不将详情公布,致使华社忧心忡忡,无限焦虑。这或者表示政府低估了人民的知识水平或政治觉醒或者表示政府内部缺乏有筹划能力的专才,屡将未成熟的计划仓促实行。另一方面,华人社会吸收了过去几十年历史教训,对於各种政策的推行非常警惕,也可能阻止了事物的发展。

       就推行“综合学校”计划一事,华社和政府意见之差距主要来自於缺乏相互的信任。

       另一方面,政府和华社对於什么种族两极化的原因执几乎相反的意见。这是目前争论的根源。

政府以及官方理论家禀承了殖民地时代的巴恩报告书的理论,把民族分裂归罪於“学童没有机会在同一个屋檐下上课”。八月七日的马来西亚先锋报的社论再度暴露出这个殖民地主义的理论的影响力。政府和官方理论家似乎相信,虽然它以不公平的标准对待两个民族,然而只要让他们之间不断接触,就能使受歧视的民族感觉心平气和,感恩顶礼。

       华社认为种族两极化的主因来自种族歧视,这歧视上自政治经济,下至生活习惯,深入所有的阶层,男女老少无人得免。

       我们现在将歧视政策中比较大的项目举例如下:

 

    政治方面的歧视

  • 选区的划分是不公平的。乡村区居民的选票等於城市居民选票的价值的数倍。这使得以非马来人为主的城市居民的政治权利被相对削弱。
  • 尽管多数的华裔已经把马来西亚当作其生於斯死於斯的故乡,也尽管年青的一代华族马来西亚人是土生土长,代表我国政府的首相经常称呼华裔为外来移民。

 

经济上的歧视

  经济上的歧视来自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这个已经在我国推行达十五年之久的经济政策把人民分为“土著”和“非土著”,土著受到保护,事事依赖政府,被划分为“非土著”者,好像被父母冷落的孩子,不免心有不平,深感受到剥削。 

 不公平的政策往往造成行政脱节,人才流失。国家经济捐失很大。

如果深入一步看,新经济政策虽然打着重组社会的旗号,然而实际上只造就了为数极少的百万富翁,以国家团结作为代价而使少数人得利,委实得不偿失。

 

教育方面的歧视

  • 教育方面的歧视具体表现在华文独立中学的费用完全由华人社会负担,华小的发展拨款少得可怜以至於许多华文小学校舍破旧,设备缺乏。华校教师的训练在质和量方面都不够,使得华校面对种种人力不足的困难。
  • 一九六一年教育法令二十一条(二)规定教长有权在任何时候将华文和印文小学改为国民小学,这个被喻为“华小颈上的吊索”的条文,令华裔社会寐食不安。
  • 电视台的儿童教育节目,没有华文和印文节目,只有国语和英文节目尽管英文小学少之又少。
  • 教育部所推行的政策总是希望削弱华文教育体系的华文特性。例如在一九八二年推行3M制度时的一些措施以及一九八五年华小被令用马来西亚语开周会的事件等等。教育部的这个过去记录怎能不令人保持高度警惕?

 

   文化上的歧视

所谓国家文化政策完全以马来文化和回教文化为核心,华裔和印裔的文化只有那些所谓适当的部分受到政府的承认。华裔和印裔的文化活动完全由自己负担。有种种趋向显示依斯兰教以外的宗教受到官方的歧视例如政府常称依斯兰教为AGAMA(宗教),似乎只有依斯兰可称为宗教,其他宗教的地位将何置之?华裔的舞狮被视为洪水猛兽。华文的运用无论是用在招牌上或是迎接官员的仪式上都受到越来越大的歧视。这几年来,非回教徒连吃猪肉都成了问题。巴刹或者是食堂摆卖猪肉的争执往往造成很大风波。

 

   学府中的歧视

 华裔学生在我国学府中也备受歧视,以某大学为例。

      ⒈     没有华裔食堂,许多华裔子弟被迫吃过辣的食物。校园中禁售猪肉也是剥削非回教徒的权利的。

      ⒉     华文学会的活动受到压迫,常常面对被中止活动的危险。最近该大学华文学会面对和马来文学会“综合”成为语文学会的压力。

      ⒊     图书馆中一本华文书也没有。

总的来说,马来西亚的现行政策在外国的观察家的眼光中是种族歧视的政策,而土著/非土著的分野相当於种族隔离政策。这种政策和南非的隔离政策有程度上的不同,效果上的不同,但是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华人社会的有识之士认为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之下,无论用怎样的教育都无法团结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权曾成功地用教育使人民相信马有角而鹿有须的。华人社会因此相信有效的教育和有利的社会环境是在学府中灌输团结意识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想不改变社会的不平等而通过“同一个屋檐下的教育”来达到团结的目标是一厢情愿的看法。有时它甚至只是一个为推行同化政策而引用的藉口。

 

(四)目前的国内气氛不宜提出综合学校的概念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华裔完全有理由对政府的新措施采取审慎的态度。因为所有在小处的行政方针必然是总的政策的一部分。当过去几十年来的经验令华裔社会认识到政府语文教育基本上是歧视母语教育之后,华裔社会没有理由不相信政府的每一项措施都会有令人担心的意图。

这就是说即使政府的“综合学校”计划是具有诚意的,国内的气氛也完全不利於这种计划的推行。教育部在做出这个计划时完全没有询问华人社会的意见,这就造成了社会情绪的紧张,把马来西亚进一步推向两极化,这和推行“综合学校”的被宣称的原意背道而驰。可以说政府想用“综合学校”来加强团结,还未实行就已经产生了反效果了。

政府如果有诚意推行“综合学校”来达到解决种族两极化的问题,首先必须在国内造成一个有利的气氛。这包括重新检讨国家教育政策认真实行宪法一五二条中关於保存各民族母语的学习和使用的权利,废除一九六一年教育法令二十一条(B),改变种族歧视的经济政策等等。

       互相信赖而和谐的气氛一旦造就,一切为了使国家进步的政策就能得到全民的协助合作,迎风破浪、大步向前。

 

(五)如何解决由於推行“综合学校”而引起的争执

  • 政府必须首先承认种族两极化很大一个程度是国家政策所造成的。因此解决种族两极化问题必须是一个包括众多政策改变(包括教育政策)的一揽子计划。如果在其他领域之中,并没有任何解决种族两极化的努力,而只在小学推行“综合学校”,实际上是把两极化的责任推在各源流的小学制度上。这一点华人社会是决不会接受的。
  • 华人社会基於对国家的爱护可以也应该在两个条件下和政府谈商如何在教育领域内引导各民族学童互相了解和接触。这两个条件是:(1)通过小学教育加强各民族师生接触的努力必须是一个广泛的在各领域中的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2)教育部不可先入为主的一口咬定“综合学校”是加强接触的唯一方案。
  • 全国所有关心国家前途的个人和团体,包括那些到目前为止对此立场尚不明朗的政党如泛马回教党,都应该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以起集思广益之效。
  • 华人社会必须有心理准备,在谈商的途径被人为阻塞之时站稳立场,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斗争到底。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